案例:康沁制藥廢水處理工程
1、項目概況
康沁藥業股份有限公司于2016年1月14日,經行政審批局頒發企業投資項目備案證(登記備案項目編碼:B201642080427401001),進行特藥生產基地及醫藥研發中心(一期工程)項目,項目備案建設規模為年產鹽酸酮胺凍干粉三百萬支,軟袋大輸液二千萬袋,綜合固體制劑五億片/粒/袋。
根據項目環評要求,本項目建成后將會有廢水排放,需進行處理后通過管網達標排放至楊樹港污水處理廠,排放廢水量為200t/d,10t/h。2017年3月,我公司受業主方委托,建設了一座廢水處理站,滿足了企業生產發展的環境保護需求。
2、進出水水質
3、處理工藝
4、工藝流程說明
生產廢水進入格柵渠,通過5mm不銹鋼人工格柵及3mm的機械格柵將大顆粒懸浮物和漂浮物、藥渣等去除,以保護后續機械設備正常運行,然后進入隔油隔渣池進行初步的隔油除渣,出水自流進入調節池。
調節池對水量、水質進行綜合調節,提高對污水處理負荷的緩沖能力,防止處理系統負荷的急劇變化,同時可減少進入處理系統污水流量的波動。
調節池廢水泵送至水解酸化池的脈沖布水裝置。采用脈沖布水裝置,能有效防止布水器的堵塞,保證廢水的均勻分布。廢水在上升過程中與污泥接觸,利用厭氧或兼性厭氧菌在水解和酸化階段的作用,將在廢水中懸浮性有機固體和難降解的大分子物質,水解成溶解性有機物和易生物降解的小分子物質,小分子的有機物再在酸化菌的作用下轉化為揮發性脂肪酸。
經水解酸化處理的廢水和從沉淀池底部回流的活性污泥同時進入接觸氧化池,生物接觸氧化法為好氧生物膜污水處理方法的一種,該系統由浸沒于污水中的填料、填料表面的生物膜、曝氣系統和池體組成。在有氧的條件下,污水與固著在填料表面的生物膜充分接觸,通過生物降解作用去除污水中的有機物、營養鹽等,使污水得到凈化。它相對于常規的活性污泥法具有容積負荷高,剩余污泥產量低,污泥沉淀性好,抗沖擊負荷強,出水穩定等方面的優勢。
接觸氧化池的出水進入二沉池,通過重力作用進行固液分離,分離后清水可達標排放,污泥沉積在二沉池底部,大部分回流至前端生化系統,剩余污泥排放至儲泥池內。
儲泥池對生化污泥進行集中收集,集中調理,利用壓濾機進行機械脫水。脫水泥餅外運處置,機械脫水產生的濾液返回至調節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