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漳河流域農村污染綜合整治項目
1、項目概況
漳河新區漳河流域農村污染綜合整治項目(以下簡稱該項目)由漳河新區建設環保局建設,由森泰環保股份有限公司設計,由我公司施工,由金龍建設監理有限責任公司監理,于2016年12月1日開工,于2017年12月22日竣工驗收。該項目處理對象主要為農戶生活污水、農莊餐飲廢水等,共建設單戶型(1t/d)人工濕地178戶、聯戶型(3t/d)人工濕地1座、經營性農莊(5t/d、10t/d)人工濕地13座。
2、進出水水質
3、處理工藝
4、工藝流程說明
污水進入調節池,對水量、水質進行綜合調節,可有效防止處理系統負荷的急劇變化,減少對后續處理系統的沖擊波動。
部分農莊基礎設施不完善,前期沒有配套化糞池或化糞池建設不規范或長期不清掏,污水中攜帶大量生活垃圾;部分農莊廚房沒有配備隔油隔渣池,污水中攜帶大量油污、魚鱗、魚腸、殘羹剩飯等餐廚垃圾。因此部分農莊在調節池前設置一級或多級化糞池,部分農莊設置隔油池,或結合使用。
通過厭氧或厭氧/好氧二級生物處理,降解大部分有機污染物。在厭氧生物處理過程中,復雜的有機物被降解、轉化為簡單的化合物。好氧池的主要功能是氧化有機質和硝化氨氮,懸浮生長的活性污泥和附著在填料上的生物膜中的微生物在有氧的條件下,將污水中的一部分有機物用于合成新的細胞,將另一部分有機物進行分解代謝以便獲得細胞合成所需的能量,其最終產物是CO2 和H2O等穩定物質。在有機物被氧化的同時,污水中的有機氮也被氧化成氨氮,氨氮進一步轉化成亞硝酸鹽和硝酸鹽。
生化系統出水進入砂濾池,通過過濾作用去除污水中大部分懸浮物,防止堵塞后續微生物+植物復合床。
微生物+植物復合床污水處理技術是利用生物填料吸附、植物吸收轉化、微生物分解,共同作用達到凈化污水的目標。高分子生物填料組成的復合床,能把廢水中的有害物質迅速吸附,同時使特種生物菌高密度著床,為植物和微生物生命活動創造平臺。特種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將生物填料吸附的有害物質中碳氫氧氮磷鉀鈣鎂等各種元素轉化為可生物降解的植物纖維,并產生氧氣通過桿莖傳輸到植物根區釋放出來。通過這一過程,使生物填料自動得到修復和活化。植物根系范圍內植入的特種生物菌,結合植物的生長和光合作用,對有害物質進行消化和分解,從而達到凈化生物填料的作用。微生物+植物復合床通過以上過程有機循環,使之長期穩定有效地對污染水體進行處理,從而達到污水凈化的目標。該污水處理技術是我公司的專利技術(專利授權號:ZL201520251979.X),具有經濟、環保、節能、高效等諸多優點。